原创月亮上的孩子三明治收录于话题#三明治·短故事个
困境不是突然出现的,你知道很多时候它隐藏在身边,默默注视你,直到你——35岁了,职场的“内卷”、对女性的不公、对单身对年龄的嘲笑与歧视开始一个个粉墨登场。这是一个关于困境与突破困境的故事。“突破”这个动作并不那么显眼,在作者的经历中,它正以缓慢的形态展现着,但如同困境一样,新的可能也会在某个关口蓄势待发,然后突然出现。“我暗自蓄力,并静静期待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除了个人层面上的努力和自救,公共层面该做些什么能让劳动环境变得更善更好?
文|月亮上的孩子
编辑|胖粒
我打开EXCEL很久了。这个EXCEL上面的表格一共46行,每一行,都是一个员工的离职资料,申请离职时间、离职日期、离职原因……离职原因没有意料之外的内容,这些理由我看了不止一个月了。而这里面,有不少我熟悉的名字。
我一行行地点进去看,看着看着就入了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所在项目的人离职的离职,调动的调动,大家好像约定好了一样,争先恐后地离开这里,美其名曰“为了个人发展”、“个人职业规划”、“家里考虑搬去其他城市”,实际上依然是“加班”、“压力”、“薪酬”。这个社会行业千千万,然而,当你要辞职的时候,所写的理由不外乎就那么几个,心知肚明。
鼠标无意识地在表格上面点击,我的心思已经不在这个上面了,因为同事Y的问题突然闯入我的脑海:“你呢?是不是也在考虑走?”这个问题像生了根一样,紧紧拽着我的思绪,翻搅着将我这段时间的挣扎犹豫都摊开在面前:是的,我在心底说。
我当然考虑过,但是,想走就能走吗?
01
30岁,我第一次跳槽的时候,别人的看法是:趁还年轻,去闯一闯也好。现在我35了,朋友对我想要跳槽的看法是:你这个年纪,难!
仅仅相差五年。
那天早上,办公室的人拖拖拉拉的还没上班,同事L坐在电脑桌后面吃早餐,她是我在办公室内吐槽倾诉的对象。“我在考虑要不要走。”我有些犹豫地说,偷偷看了L一眼,然后低下头,盯着手上的一支笔,那支笔不知道有什么魅力在吸引我,我可能一直盯着它,也可能什么都没看。
“正常,能走赶紧走。”L很淡定地接上我的话。我猛地抬起头,看了她一眼,假装在开玩笑:“我在考虑要不要回我原来的公司。”
“能回就回吧,”L抬头看着我,“但是你要想清楚,这次你再走,那就是你最后一个公司了。”
我刚想说怎么就最后一个公司了?话没说出口,我猛然意识到什么,又咽了回去,只是含糊着应了声,结束了这个话题。我算是一个对年龄非常不敏感的人了,经常会忘记自己的年纪,比如我一直觉得我在这个项目待了三年,可是实际上我已经待了将近五年。
但再怎么不承认,岁月也照样悄悄溜走,回过头,年纪已经变成了不好宣之于口的存在。
35岁,其实是应该是一个黄金年纪,但现实中却是一个尴尬的年纪,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必须35周岁以下,互联网企业对于35岁有淘汰机制,在高校工作35岁没有评上副教授,就无法申请国家级项目甚至一般项目……35岁的年龄限制在这个社会已经是一种令人焦虑的现状。
大家好像在默认一个事实:35岁,如果你还不是一个中层管理者,那么,你很可能一辈子赶不上年轻人,即使从头再来,你的起点也必定低于现在。
职场对于30+女性,尤其是35+的女性,仿佛天生就带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偏见与审视。
02
我所在的行业是客服行业,这是一个偏向于年轻化的行业,人员流动性大,进来的都是年轻人,而留下来的人,都要跟比你更年轻的人竞争。即便我的岗位是行政岗,对于年龄的限制不大,但是这样的竞争依然存在,并且持续存在。
我30岁时到这个项目,跟我同一年进入这个项目的还有一个女孩,刚毕业。这个女孩刚来的时候就在我的团队,领导和同事也很热心帮助她,并寄予厚望。半年不到,她已经成为一个新成立小组的实际负责人,并且顺理成章地在没有公开竞岗的情况下成为这个小组的主管。
而我,在项目工作满一年的时候,项目领导A找我谈话,让我去竞聘这个团队的主管,分担我原本主管的工作。在我竞岗成功之后,领导A又一次找我谈话:“你还缺乏一些管理者的思维,实际上你还没有达到作为主管的标准。”
我当时脑子有些空白,没有达到主管的标准,那为什么又让我竞岗成功呢?
“你其实进来的时候,工资是比一般同事要高的,这个你知道吧?”A先是看着我说话,但在问完后垂下了眼睛,看着手上的笔记本。我点点头,招聘的时候我是提了工资要求的,但我不明白领导想说什么。
“因为你已经拿了比较高的工资,所以这次升职,我们就不给你加工资了。”A说完,又抬头看了我一眼,我不知道他想从我的态度中读出什么内容。
“等你能力达到要求的时候,工资方面会考虑的。”紧接着,他又补充道。
“好的。”我垂下了头,试着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出谈话室。
竞岗结果出来,我的主管前面,加了一个“副”,考察期一年。
在非私营企业,当你一直在里面工作的时候,你是很难感觉到年龄带来的偏见的眼光的,除非,你是“新来的”。
社交上有两个场景最尴尬,一个是多年未见的同学聚会,一个是跟联系不多的前同事吃饭。前者几乎成为了拓展人脉拉关系的著名场景,最怕被问到工作和婚恋状况,看着对方一脸惊讶的对你说“怎么可能!”“你现在年薪还没到XX万?”“你以前如何如何,现在怎么就?”后者最怕的就是前同事总以为你到的都是更好的公司,只要见面一定会说的场面话就是:“你现在舒服啦,拿很多钱吧?”说实在的,人往高处走,但是跳槽真的不一定跳得比前公司要好。
我可以在这个项目继续做下去,年龄,或者说在这个项目的年限,就是我的资历,但是,当我想要再次跳槽的时候,年龄就会变成另一家公司严苛考核我、观察我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婚姻状况。
03
30+的年龄与婚姻状况在国内是永远分不开的。
可能面试官不会明着问你“如何兼顾工作与家庭”、“有没有考虑过近期结婚”、“有没有考虑过近期生孩子”,但一定会斟酌考虑你的婚姻状况,比如在面试期间跟你拉家常,判断你的家庭情况,又比如直接表示公司有加班文化,咨询你是否可以接受。
我所在的客服行业女性员工占比更大,按道理来说对女性会更加友好,但是这两年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加班越发频繁,各种关于“某某又请产检假”、“某某才生完又有了”、“某某哺乳假早退”、“大着肚子我都不敢叫她干活”之类的抱怨时常听见。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因生理原因减少工作量成为了一种职场上的“罪恶”。
一方面公司领导层认为女性员工因生理问题而请假让人头疼,一方面又看不得单身员工在面前走来走去。我至今未婚,就因此遭受过不少职场上的“牵线搭桥”。在他们眼里,好像只要未婚,不管合不合适,都可以凑成一对,内部消化。
曾经我就被“安排”给一位未婚的经理送生日花束,借口是全部门的人一起帮忙庆生,但当我意识到不对的时候,原本跟我一起送礼物的同事,全都站在了我对面。“来来来,一起拍照留念!”“安排”我的领导直接将我推到那位经理面前,还把花重新塞到我手中,让我摆拍送花。我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有深意的笑容,即使我知道没有恶意,但也一阵恶寒。这大概是我职场生涯最尴尬的场景之一了。
作为35岁未婚的女性,对于一个新公司来说一定属于一个不稳定因素,因为他们不能确定你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还是很快就会投入家庭。
如果在35岁跳槽,我可能要面临的不仅是年龄的考量,还有对于婚姻的考量,不难想象,应聘的公司一定会尽可能的“斟酌考虑”,甚至我更可能在招聘须知上就已经不符合要求了。
我在想,现在应聘一家公司,是不是要给这些条件排个名?第一是年龄,因为年纪小还可以学;第二是婚姻状况,因为没结婚还能拼?第三才是你能想做什么。
04
我能做什么?这是一个很虚幻的问题,我可以做很多事,但不一定是公司需要的。
而且,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都不一样。当你刚毕业的时候,公司看重的是你的专业;当你实习的时候,公司看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但是当你跳槽的时候,简历上的内容才是你的资本。可并不是你的每个能力都能够体现在你的简历上的。
这个社会看人的能力好像大部分都是通过证书体现的。读法律,就要通过司法考试;读英语,要有相应的专业六级、八级甚至翻译证书;读工程,建造师等级才是你薪资的标准;负责项目,就要看项目获得了什么奖项……但是,更多的人只有工作经验。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没有各种技能证书,但我拥有非常好的行政写作能力,拥有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运营能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