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景源
“警官,为什么我没被认定为自首?警官,为什么定我这个罪名……”面对服刑人员的咨询,民警蒋志俊总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耐心为他们解释。
“这考验了民警对刑法知识掌握的程度,只有扎实掌握法律知识,才能对服刑人员进行效果显著的普法教育。”蒋志俊说。
年,蒋志俊通过公务员招考入职上海监狱系统,在军天湖监狱工作5年后,于年回沪工作,年,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作为监狱讲师团的一员,蒋志俊负责服刑人员法律课程的讲授教育。
边学边做,常学常新,他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
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将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共7编条,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蒋志俊第一时间便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学习《民法典》相关内容。“只有明法才能执法,只有知法方能施法。”蒋志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他指出,服刑人员在大墙内学习《民法典》,能在将来刑释后与社会有效衔接。
蒋志俊在给服刑人员讲授法律知识。受访者供图因生长环境、受教育程度、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差异,服刑人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蒋志俊和讲师团其他讲师便在熟练掌握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将一些深奥的专业词汇进行口语化,便于课堂上全体服刑人员听懂理解。
根据上海监狱管理局安排,各监狱会定期开展普法活动,采用整体普法与个体普法相结合,以集中上课、个别法律咨询解答等主要形式向服刑人员普法教育。一周或者隔周进行一次、全体服刑人员参与的普法“大课授课”是工作中的重点环节。
“大课授课时,我以法律专业的视角,从《民法典》出台的背景讲到民法对每一名服刑人员日常生活的影响。”蒋志俊介绍,监狱也会通过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等形式,向服刑人员普及法律知识,“效果相当好”。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显示,居住人有权依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老年服刑人员李某曾告诉蒋志俊,自己没有子女,入狱前因房屋问题跟家庭有些矛盾,学习《民法典》关于居住权的规定之后,他知道自己出狱后不会居无定所,对回归社会后的生活有了信心。
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监狱系统取得律师资格证的民警占全体监狱民警总数的3%,其中也包括多位公职律师。
监狱里的公职律师,具备民警与律师的双重职责。
在工作中,监狱民警的权利和义务要受到法律保障;同时,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也面临子女、婚姻、继承、申诉等法律问题,需要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援助。这就离不开公职律师的工作。
马培青查阅法律资料。受访者供图年,马培青从社会律所辞职,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上海监狱系统工作。因为曾当过律师,又有相关政策支持,马培青想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监狱工作。
年8月,经上级部门批准,马培青获得公职律师证,主要办理监狱的法律事务,提供法律意见。
“上海监狱系统有专业的法律人才队伍,定期为服刑人员进行普法教育,同时也会为干警进行法制培训。”马培青说。
成为公职律师的两年间,马培青多次参与规范性文件起草审议修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研究、涉访涉讼事项办理、代理行政复议应诉及国家赔偿案件等。
服刑人员也有法律诉求,房产纠纷、婚姻问题等都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