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那时的朱辛庄还没有通高速,只有一条通向昌平的普通公路经过华电。学校的周围都是麦田,回龙观文化居住区还没有开建,颇为荒凉。年,学校经过跨越式发展,早已旧貌换新颜,学校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学棉老师是学校发展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今年已经是他在学校工作的第23个年头了。
培养具有坚定的公平正义理念、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敏捷的逻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顺畅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法学人是王学棉老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问及学生对王老师的印象,无论是在校的还是已毕业的,第一反应就是严格。王老师培养学生的理念就是“严师出高徒”,“严”字贯穿在从上课到考试的各个环节。王老师坚持把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把学生的课堂发言、作业、出勤等都纳入平时成绩,尤其是课堂发言占比最大。课堂发言采用自荐和点名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紧跟老师,不断训练学生快速思考能力和有条不紊的表达能力。王老师还通过作业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既极大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把法学理论知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融在了一起。在他眼里,传授知识仅是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方法论的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才是关键,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则为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学弟学妹们向学长学姐们请教上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很多学生的回答是“注意王学棉老师”。因为他考试从来不划重点,补考也丝毫不降低难度。为什么要对学生如此严格?王老师的回答是:“10年之后你会明白的,会感激我的。”确实在多年后学生们理解了王老师的初衷:法学是一门研究公平正义的学科,教师不仅要讲清楚各个法学学科里的公平正义,更要践行公平正义,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自我否定。不划重点不放松要求本身就是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是让所有学生直观感受公平正义的最佳方式,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更重要。因此,在很多毕业周年聚会上,总有学生会说:“王老师,我明白了您当年的苦心,谢谢您”。
王老师与学生的师生情谊并没有随着学生毕业而结束。对于已参加工作的学生请教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王老师也是有问必答,积极指点。在四川成都工作的郑同学,一有法律上的难题,就找王老师咨询,甚至连是不是要跳槽都找王老师咨询。在海南电网有限公司工作的游同学,全面负责海南电网有限公司的法律工作,急需熟悉电网法律的老师来完成公司的法律培训。王老师不仅帮助他积极联系师资力量,还亲自上阵授课,帮助他高质量地完成了法律培训任务。考虑到法学专业的学生有不少在电力行业就业,王老师先后运营中国电力法律网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