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最新一次亮出“红牌”专业中,有10个已打入“冷宫”的专业频频闪现,它们是:生物工程、土木建筑、历史学、法律专业、会计专业、美术音乐、新闻、应用心理学、化学和小语种。
为什么这些专业就业形势堪忧,我用3句话讲清“遭冷遇”的原因:
生物工程:想要爆发可能还要等20年。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连续第6年评估出的红牌专业,因为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缓慢,除非你想到印度去发展,反正在国内是无太多用武之地,面临着“读到博士难就业,海归只能教教书”的尴尬境地。
土木工程:如果您想买房子,就不要去盖房子。
房地产经济火热,让家长以为我国仍将是一个大型建筑工地。现在国际贸易形势不妙,又因国内疫情影响,房地产小商人估计要倒下一大批。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资本都握在大房地产商手中,土木毕业生只能一直打工,手中掌控的只有砖头。
历史学:你能想到哪个行业能用到它。
事实来看,只有两种就业渠道,就是当老师或者科研机构学者,当老师又不是师范生,没有优势;当研究学者,本科的学历又太低了,因此市场需求量太低。
法律专业:公检法和律师门槛有点高。
近几年法律专业录取分数一直较高,关键是考上以后还容易挂科,从入校就苦不堪言。毕业进公检法或者当律师,需要通过司法考试,每年通过率只有20%,而且不是政法“五院四系”的毕业生,很难混入政法上流圈子,还是换条路吧。
会计专业:颈椎病和腰间盘突出高发人群。
其实进入21世纪后,会计人才市场就趋于饱和,特别是计算机又挤占了部分财务专业岗位。市场招募的不再是普通会计员,而是工作经验丰富、持有资格证的注册会计师。在香港或海外有工作背景、经历的你,可能还有机会。
美术音乐:高投入不一定好就业。
现在家长为了让孩子低分进名校,纷纷投重金加入艺考大军,每年艺考录取分数线也是水涨船高,专业省考、校考难度逐年增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名校毕业之后,就业又成了新问题。学生又是家长逼着参加艺考的,谁会去真正从业?
新闻:无冕之王的时代风光不再。
传统报纸、电视等媒体时代的红利期已过,自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