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改革中的逆淘汰

  司法系统是一个国家维持正义的最重要的系统。但是在改革中,逆淘汰现象严重。一位在司法系统工作很久的茶馆朋友怀着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向我吐槽改革中的种种问题。我记下来发到这里。

  年十八大报告中,有专门的章节专论述司法改革。当时大家都很兴奋,毕竟中国大陆法院的问题太多了。法官没有任何激励机制,完全论资排辈。一些法院中,中青年法官不如五十多岁发文具的挣钱多。尤其是年以前提拔的法官都没有司法考试证,很多人没上过大学,文化素质还不如一般当事人。年之后提拔的都是助理审判员资格,处于被压制状态。如果能够实现优胜劣汰,把没能力没学历的法官淘汰掉,再提拔一批年轻有为的,法院确实能焕发新生。

  老法官里面,不能说能力都不行,但是其同龄人里面,有将近一半的人都当上院庭长了。剩下一半升不上去的,有的确实是因为太耿直,但大部分是情商、智商或人品有点问题的。这些人长期占据主要审判岗位,做出判决很容易出低级错误,或者偏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实是法官昏聩素质低的形象的主要原因。

  结果司法改革实际改起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依然是论资排辈。所有审判员全员保留,助理审判员只有个别可以入额。也就是说,素质差的都保留,反而在淘汰素质高的。后果是原来法官里有与没有司法考试证的各占一半左右,这次的后果是有证的只占极小部分。入额的工资涨了,国家的钱花了,法官整体素质反而更低了。

  其实当初什么都不做,再过十几年,没证的老法官也就都该退休了,年轻的有学历的一点点顶上来,业务逐渐成熟了,就会好起来的。不改革,本来可以平稳过渡的,反而因为改革开了倒车。

  那么,根源是什么呢?

  从具体手段上说,他认为领导的风格是欲速则不达。每次都是因为力度过大,导致把事情办反了。包括年紧缩银根导致钱荒,年导致股灾,年房地产去库存,年环保停工。

  最后,这位在司法界的朋友说: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反腐后,思想空前统一,没有人敢质疑中央,所有人都把政策加大力度执行,而没有人去考虑政策的完善和可操作性等细节问题,所以就产生了出发点还好的政策,执行效果却完全相反。

  那么,为什么没人改质疑呢?

  早在年,《人民论坛》曾经发过一篇调查,53.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官场逆淘汰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干部对此深恶痛绝。借此契机,《人民论坛》归纳出了官场逆淘汰的四大怪象。

  1、清廉的不如腐败的。当然,最近几年继续大力反腐,这一条可能已经得到改善。

  2、亲民的不如霸道的。许多官员认为,得罪了百姓,百姓无可奈何;得罪了上级,上级随时可以摘掉乌纱帽。在各地快速而严格地执行国家各种新政策时,耐心做群众工作的领导干部往往显得“不合时宜”,通过各种手段“摆平”、“搞定”,却能赢得有魄力能干事的好名声。

  3、干事的不如会说的。“干”得多的人,容易出现纰漏、出事故,由此出现了很多干事的人被淘汰出局。相反,干活少、会说的人,由于犯错误少,反而更容易平步青云。

  4、不站队的不如站对队的。每当党委、政府换届、部门轮岗、干部调动时,总会出现“谁是谁的人,哪个是哪个圈子的”传闻。只要是“圈中人”,可以“互相帮助”,一荣俱荣(但如果站错队,也会一损俱损)。如此必然挤占了默默无闻、“不站队”干部的发展空间。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陈天祥说:一般来说,官员们往往喜欢能力不如自己的、听话的下属。久而久之,能力强者反而在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这使他们心灰意冷,甚至会玩世不恭,导致官场的逆淘汰。

  所以,从技术上说,如果不进行大的ZZ体制改革。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从顶层做起。“官场逆淘汰”正在让干部们的水平越来越低劣,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可笑的政策或言论越来越多。毛主席说过,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

  至于更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可见本茶馆不久之前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