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没有被社会的毒打过,毕业后经过社会毒打,才知道考上编制有多香。
而且年轻人鄙视进体制是有周期的
以我本人的经历来看,年国家正式开展公务员考试,考公的热度一直不太高,年金融危机之前,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身边大学生更向往的是进入外企(如保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埃森哲)、国企(两桶油、移动等),对公务员不太感冒。
主要是公务员收入不如企业工资高,我有个前辈是年左右考进一线市公务员,他回忆年左右一个月也就块钱,同期大学同学去外企收入已经有五六千了。
但年金融危机以后,企业效益下降,招聘人数也变少,大家纷纷意识到公务员编制的好处,开始挤破头考公,年-年公务员开始慢慢吃香,不少名校毕业生也把公务员当做首选。
(年上海市公务员第一轮第三批拟录用名单)
再后来就是八项规定以后,公务员福利大幅度降低,网上关于公务员的新闻都是讲收入低,没前途,适逢“万众创业”热潮,大学生谈的都是融资创业,不屑于给别人打工,更别提当什么公务员,那些年进入体制的,大部分是二三本学生,、名校生是不愿意考公务员的。
但最近因为疫情原因,毕业生就业难、工作难找,公务员再度吃香起来,类似于年金融危机,前几年很多人抱着“在大城市拼几年,留不下来就回家考公务员”的想法,结果发现老家公务员越来越难考。
基本符合“就业好——鄙视进体制,就业差——体制吃香”的规律。
很多年轻人鄙视进体制源于不了解社会
特别是大学在校生,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呆在学校的象牙塔里,脱离社会实际。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曾经对人生有过美丽的憧憬,总觉得自己是电影里的主角,其他人是路人乙,后来才发现,大部分人都是路人乙,带主角光环的还是少数人。
还有一些人想追逐自己梦想,人生就一次,不拼一把怎么知道不能成功?万一拼成功了,香车美女,拼不成功还能回家考公务员嘛……
很多年轻人鄙视进体制源于不了解体制
以为体制内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一眼望到头。其实公务员的工作很忙,特别是年轻人,并不存在“喝茶看报”的情况,像两办、组织部类似的岗位,还要经常性的加班,不存在混吃等死虚度人生的可能。
尤其是现在监督举报机制很完善,在服务大厅玩个手机也会被举报,老百姓也不会允许你不干活白吃白喝。
体制内的工作内容也很丰富,富有挑战。
有些人以为公务员工作枯燥、乏味,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体制内的工作岗位有很多,也有不少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岗位,例如税务局,鼓励员工读书、考证,不少人通过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税务师。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也不断变化,想做好工作真的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有些考上税务局的同学说,单位还要经常组织业务考试,感觉比高三考试压力都大,所以公务员的工作也很有挑战,不会觉得人生虚度、生活无聊。
很多年轻人鄙视进体制源于错误的价值观
大学生办企业创业,赚大钱、娶美女,实现人生理想,值得尊敬;
大学生报考三支一扶,去落后地区支教,奉献青春,也值得尊敬;
考上乡镇公务员,为村民做好服务,实现脱贫致富,同样值得尊敬。
人生成功不成功,并不能和赚钱多少画等号。自己留在大城市拼搏光荣,同学回老家考了公务员,就嘲笑人家没志气;自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别人加班写材料是浪费人生;别人考了公务员,就觉得没前途、没意义。这都是以自己价值观来衡量别人产生的问题。
所以我想对这些年轻人说,多去了解一下社会,每份工作都有价值和意义,不要随便鄙视别人的工作,挣钱嘛,不寒碜,为何要带上有色眼镜,居高临下去看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