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法考#
还有95天就要迎来客观题考试,目前这个阶段应该每个考生都开始做真题了,你开始了吗?
很多人对法考的客观题考试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觉得都是些选择题,应该和考驾照科一差不多,只要多做、多练、多记真题,总能成为“秋名山车神”,顺利过考!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01
客观题分数是有“上限”的
我们都知道,客观题考试分为卷一和卷二,考试满分一共为分,只要考到分即算通过。
有些法考小白初看到这个分数要求,可能会觉得法考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如果备考足够充分,应该能拿下、左右的分数吧!
但是,小蓝细数历年法考客观题成绩,客观题考试最高成绩也不过是分上下,这已经是客观题成绩的“上限”了。
而每年差不多有10多万人,卡在分-分之间,只需要再多对一道题,就可以闯过“大关”,可偏偏就差这临门一脚,遗憾落败…
这些卡在“临界点”的考生中,不乏刻苦备考、疯狂刷题的同学,但即便刷了上万道题,也没能如愿过考。为什么这层过考的“窗户纸”这么难捅破呢?
02
刷题难道不是备考的良策吗?
备战法考有一条“铁律”:
刷真题不一定过,但不刷真题肯定过不了。
这句话其实已经说明了真题的重要性,但为什么那些刷了上万道真题的考生依然过不了法考呢?
原因很简单,方法不对。
正确的做题方式从来不是单纯以量取胜,尤其对于法考而言,题目中存在大量的套路,稍不留神就会掉进遗漏、混淆、误解等陷阱,做完即止或者做错了就听听课了事,那是得不到什么进步和成长的。
咱们用一道真题来举例,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
()关于抢劫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欲进王某家盗窃,正撬门时,路人李某经过。甲误以为李某是王某,会阻止自己盗窃,将李某打昏,再从王某家窃走财物。甲不构成抢劫既遂
B.乙潜入周某家盗窃,正欲离开时,周某回家,进屋将乙堵在卧室内。乙掏出凶器对周某进行恐吓,迫使周某让其携带财物离开。乙构成入户抢劫
C.丙窃取刘某汽车时被发现,驾刘某的汽车逃跑,刘某乘出租车追赶。途遇路人陈某过马路,丙也未减速,将陈某撞成重伤。丙构成抢劫致人重伤
D.丁抢夺张某财物后逃跑,为阻止张某追赶,出于杀害故意向张某开枪射击。子弹未击中张某,但击中路人汪某,致其死亡。丁构成抢劫致人死亡
不管你有没有做过这道题,可以先思考一下,想想正确答案是什么。
这道题的C和D选项,案情十分接近,都是行为人先犯了其他财产犯罪之后,又导致其他人受伤死亡,看起来都很像是会转化为抢劫罪然后构成致人死亡或重伤的加重情形。
但实际上,D选项中的丁确实转化成了抢劫罪,但C选项中的丙,并不会转化成抢劫。
估计很多同学会诧异:
不会吧,这不都是在盗窃抢夺过程中为了抗拒抓捕,对人使用了暴力,这已经是转化型抢劫罪了啊,再加上致人死亡重伤的条件,已经成立抢劫罪的加重犯了啊!怎么D对了,C就错了?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说明你对转化型抢劫罪的判断还存有误区。
在转化型抢劫中,暴力指向的对象有明确的范围,必须是财产的所有人、占有人或其他协助抓捕的人。因此,丁是向张某开枪射击,整体行为会转化为抢劫罪,然后这里还要知道第二点,就是抢劫致人死亡时,死亡的受害者对应对象范围限制,所以致王某死亡构成抢劫致人死亡;
而丙虽然撞伤了陈某,但由于陈某只是一个路人,所以对于陈某的暴力,丙不会成立转化型抢劫,也就不会构成抢劫致人重伤了。
看似很接近的案情,答案却天差地别,这就是法考的题目。而要做对这种题,就需要在很多细节的条件上进行精准的分析和判断,一是要知道转化型抢劫的对象有范围限制,二是要知道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对象没有范围限制,然后再结合题目中的信息进行判断。
像这种分析训练就必须围绕着题不断去进行解析和归因,对于该记忆的需检查是否有遗漏、对于该理解的要评判是否有误解、对于该区分的要确认是否会混淆,只有明确这三点并进行针对性补强,这样的复习才算真正有效果。否则,光是“走马观花式”的听课,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更无法有效提升。
不管是今年刚刚备战的考生,还是“经验丰富”的二战甚至多战考生,在做题时常常会面临没有解题思路、听懂课也做不对题、错题常错等问题。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没有做到“有效做题”,遇到问题时没有聚焦于问题产生的原因,要不就是觉得自己已经改正问题了,实际上只是“自以为是”而已。
所以,要想获得真正的进步和成长,必须要明确自身问题所在,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