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

啥专业都是坑,啥专业都是劝退。

会计,卷,劝退。法律,红牌专业,劝退。机械,劝退,自动化,不行。医学生,医患矛盾多深?劝退。师范,又卷,劝退。农学,你想种地啊?

反正只有金融从业者和程序员是人上人。

别的都是下三路的职业。。。

这个风气对吗?当然不对?金融和计算机,这种是宇宙的尽头,我们都认可。但是除了它们,别的专业都没有活路了吗?

未必吧?

但是为什么,别的专业都在焦虑呢?为啥各种专业都在劝退呢?

出现这种劝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各种专业集体劝退,主要原因是两点,但一切的源头可以从21年前开始说起。。。

高校大扩招是导致现在网上大学专业的集体劝退。

而房价高涨,更是逼退了几乎所有的大学专业。

一、大扩招

年6月,国家正式出台了高校扩招政策。令许多人都没想到的是,当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

这其中,普通高校本科生在年扩招了43.41%,之后年的扩招幅度为23.86%,年为19.10%,年为14.92%。到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了万。而时间到了年以后,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在万以上,年毕业生人数差不多万。

详图如下:

与本科生扩招一样,特别是08年经济危机以来,硕士也开始了大扩招。特别是年受到疫情影响,硕士生最终录取人数在万人左右,详细可以看下面这个图。我们有理由相信,年考研,招生人数肯定不比年少。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在校注册的研究生人数,超过了万。每年光硕士毕业生就万啊!万硕士涌入职场,又是一波内卷的开始。

20年前,中国研究生在校人数是60万。20年至少翻了5倍。

可是这20年,上哪去扩大五倍的好岗位?

我就举一个例子,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如果你想考法院检察院的公务员岗位,很多地方,比如说大连市中院,你本科学历,法学类,甚至不过司法考试都可以报名,到年,很多法官助理岗位,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就能报名。

但是到了年、年呢?

在很多名校,本科生没有研究生人数多,在清北这样的最高学府,每年毕业的博士生都有多人。

本科生与硕士生都变多了。

我们这些读了大学的人,都是大扩张带来的福利,如果没有大扩张。像香樟这样的普通小镇做题家,可能只能上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而不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大扩张,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上本科、研究生的机会。中国新成立很多高校,已经存在的高校人数扩大了好几倍,原来的小校区装不下了怎么办?建新校区、建分校。

教育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本身也成为了一种产业。

中国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在20年来提升了很多。

可是好的工作岗位这20年来并没有增加太多,虽然新兴的IT产业吸纳了很多的高端人才,但是这些高端产业的吸收能力还是有限。

举个例子,很多硕士博士倾向于去高校任教,可是中国这些年并没有增加太多的高校,也没有新增太多的学院。70后的北大毕业生,本科毕业就能留校,顺便念个硕士就可以留校当老师,可是90后的北大博士毕业生,连北大都留不住,只能选择去次一等的高校当老师。以上的大学开始各种挑剔,要求新任教师,本科学历必须是以上,还得有海外留学经历。

为什么进高校的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苛。这和大扩招是分不开的。

简而言之,学历肯定是不如之前值钱了。但是我们也要庆幸,如果没有大扩招,我们绝大多数上的大学要降一个层次,但是我们也要悲哀的注意到,因为大扩招,我们学历的含金量在疯狂贬值。

所以我们简单举一个数学统计的栗子就能更一目了然。

现在每年本专科招生有多万,我们做个假设就当万本科生好吧。原大学,共有所左右,我们做一个大概所吧,然后每个大学招生0左右吧。

那么一年一共有多少个大学生呢?是乘以0等于48万。

也就是说,双非的本科专科学生,每年有万人。

可是,不是每所大学都是全垒打王牌专业吧。很多就是有一两个王牌专业,别的相关专业真的很一般,比如说北京邮电大学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呀,通信呀等专业很厉害,你们知道它本科还有工商管理专业吗?有的时候,在一个大学念一个咸鱼专业,也是很蛋疼的体验。

别的不好说,我就举我海事大学为例子,最好专业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商法等专业,这大家都认可吧?那么他们一年也就招生不到人,而我校每年基本上稳定招生在人左右,航海和轮机学院是大院,可是交通运输学院和信息技术学院更是大院,每年毕业人比海上专业的要多多了。海商法一年就招4个班。。。一个班按满编30人算,也就是人呀!

也就是说,我校有三分之二的专业不是最好的,再加上有些人学了最好的专业也不见得找到了好工作,有人不学最好的专业,也不见得找到差工作。这话说的有点绕,但是就是这么个理,好专业以后就业好的概率肯定大于差专业,这没毛病吧。

我们就做个大约的分析吧,假设好专业在四分之一,好专业在四分之三。

那么好专业的学生有多少人?

高校38所,我们按40所计算,40乘以0乘以四分之三等于12万

剩下的我们按照80所计算,80乘以0乘以四分之一等于8万,感觉有点少呀那我们也按照12万算好吧。

加起来勉强到24万,全国大学生万,也就是只有24万人能学到王牌或者强势专业。比例是3.4%。

也就是说,只有百分之三点几的大学生才能学到真正的强势好专业,以后就业前景好的可能性能更大。而广大的大学生,其实只是上了一个大学而已,并没有体会到这个专业的优势所在。

网上上太不接地气了,动不动就是入门阿里P6、华为年薪30万。一般这种人,是不少,但是他们不是程序员和所以毕业生的实情。在这个年代,大家一切向钱看齐,这个收入已经是所以毕业生中收入的顶尖层次,而不是平均层次。

而在网上,人人似乎都是这个层次,但是实际情况呢?

大家不妨看看,P6级的程序员,我敢赌五毛钱,绝大多数都来自C9的计算机、通信等硕士,还有北邮、西电、成电等专业牛校。请问这些学校一年才几个毕业生?

为什么都在劝退?因为在绝大多数大学生看来,他们都是迷茫的,高考选了一个迷茫的专业,度过了迷茫的四年,高中老师常说,辛苦三年,去了大学就轻松了。结果到了大学,真的轻松了,自己也迷茫了。

在我印象里,史上最严毕业季这几个字,每年都在提,好像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人民网都这么说咯

作为一个已经而立之年的人,我印象里08年经济危机以来,就开始说最难就业季。都最难了十多年了。而且这个提法会一直持续下去,就业难的现象不会那么快缓解。而今年,如果你刚好赶上毕业季,你面对的毕业季,将是空前严峻的。这是喊了多少年最难就业季,因为疫情,真的迎来了最难。

如果不是大学生泛滥?哪里来的最难就业季?

如果不是高校大扩招,哪里来的大学都在劝退专业,读书无用论开始又流行了?

其实,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大学专业在劝退,而是对于绝大多数人的专业来说,真的,读了和没读,没啥区别。这是大扩招带来的严重后果。

很多人不是上了大学,而是被大学给上了。很多人的青春都被狗吃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