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丹
从21岁到25岁,毕业、待业、裸辞、考研穿插其间,构成叶梓初入社会的一段人生经历。
经历过两次考研失利、做了两年网站编辑后,叶梓下定决心裸辞。离考研还剩半年,她没有告诉家人,怕被数落,怀揣着卡里剩余的1万来块钱,租了间教师公寓,开始她人生中最后一次考研。
对于像叶梓一样的二本考生而言,通过二战甚至三战,为自己博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似乎是兼具现实和理想色彩的无奈之举。也是鉴于此,二本、三本也有“考研基地”一说。
考研目标院校分布(图源:宗师考研)
教育部数据显示,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6万人。与此同时,不少高校开始逾越“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名数的50%”的红线。
本科出身不好的“叶梓”们被挤入逐年庞大的考研大军中,或给自己留了后路,或没有。但考上研,一切就能如愿了吗?
裸辞:不甘与倔强
查成绩的那天晚上,叶梓下班回家,刚给自己煮了一碗面,“端着面条碗的手都在抖”。
这是她五年内第三次考研。
她想去大城市看看,但凭之前的学历和经历,几乎没有可能。经历过两次考研失利、做了两年网站编辑后,叶梓下定决心裸辞,揣着卡里剩余的1万来块钱,在山师(山东师范大学)附近租了间房备考。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还是失败,就老老实实上班、找对象、结婚。”最后一次尝试,叶梓没有告诉家人,她害怕被数落。早在5年前,她就因考研和父母发生过争执。父母觉得,她放弃学了4年的医学专业不值得,她则坚持要报考自己喜欢的传媒类研究生。
三战的6个月里,叶梓在山师老校区找了个自习位,从上午6点学到晚上10点,落下颈椎病。为了省钱,食堂6块钱的手擀面、校门口小摊4块钱的卷饼、山师东路6块钱的红烧茄子盖饭共同构成了不变的“老三样”。
图源:视觉中国
初试结束后,休息了1天,叶梓急匆匆赶回济南找工作。“不管结果怎样,得为自己找个着落,攒点钱,要么去北京参加复试,要么给自己攒点嫁妆。”
有数据显示,年,在万人的考研大军中,二本及以下考生占比52.5%。因此,也有“二本、三本沦为考研基地”一说。从某种程度上看,对于高考失利的人来说,考研是不甘与倔强的集中爆发。
对于怀揣名校梦、逐梦失败的“执拗者”而言,考研是他们说服自己接受现实前的最后一搏。而对于因本科出身不好而被困“一眼望得到头的职场”中的人来说,考研是他们挣离现状的唯一方式。
“工作的那段时间,整个人很悲观,感觉自己一辈子就这样了。”本科毕业,方林找工作不顺,只有海南昌江核电站要他。“我父亲当年武大毕业,父母对我一直不太满意,我就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赌气之下,方林只身来到昌江核电站。
从海口机场坐两三个小时大巴到昌江黎族自治县,再坐半小时小巴车到核电站临时生活区,沿途遍布荒草农田。方林主要负责辐射防护,日常工作以巡检为主。
“我们要佩戴剂量检测计,检测到辐射,仪器会发出‘滴滴’声,声音的频率快慢对应剂量的多少。”正常情况下,巡检人员听到滴滴声会快速通过,但方林不会,他有时会慢慢走过去。“我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滴滴的环境里,我才感觉到自己存在过。”
从助理工程师开始干起,再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这是方林这个工作的升迁路径,同寝室一同事干了6年,做到了工程师。但方林不甘心。距离考研还剩40天时,方林毅然辞职备考。辞职的那一刻,他“很平静,不悲不喜”。
烙印:出身与机会
“我们没有高质量的讲座,没有过硬的教学设备,缺名师、缺资金、缺方向……我们有的,只是向上的心和笨拙的努力。”
几年前,怀左的朋友就读于一所二本院校。毕业前夕,朋友去参加了学校的校招,面试一家强企业。面试官问:“你们怎么跑这里来面试了?我们不收二本大学的学生。”
听过不少二本生的求职经历,怀左写下了《对不起,我们公司不要二三本大学的学生》一文。在文章里,他写道:“差距就是这样被拉开的。来自二三本学校的学生,缺的不是智商和努力,真正缺的,是机会。机会少,导致眼界窄;眼界窄,导致放不开;放不开的最后,更多人选择了将就和稳定。”
将就的另一端则是挣扎和弥补。方林本科学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专业课之余,他还学了会计第二学位和韩语。一周七天,有六整天排满了课。夏梦本科学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为了弥补学校不好的缺陷,她考了不少财务相关证书。
“我遇到过的这类(本科出身不够好)求职者总数不过百,都是挺焦虑、拼命弥补的人。”尹光亮做了8年HR,在他的印象中,这类求职者往往会考一个雅思7分以上,还有CFA、CPA、司法考试,或者走关系去大企业实习。“因为曾经失去过,所以倍感珍惜吧。”
而在弥补本科出身的诸多方式中,考研是最常被选择的一项。在方林心目中,考上研,意味着自己只是在高考中发挥失常,绝非技不如人。但他后来逐渐发现,横亘在二本生和名校之间的,绝非一次简单的考研机会,还有逐渐收紧的上升通道和内心深处的某种敏感。
图源:视觉中国
有数据显示,截至年,我国余所高等院校中,仅有所具有推免资格。其中,有推免资格的二本院校数量屈指可数。
年,教育部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名数的50%。但从近年来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来看,50%的“红线”正在被逾越。
为此,高等教育数据研究第三方机构青塔曾指出,正是因为逐步升高的推免生比例改变了招生结构,才让许多二本考研党陷入“研究生总体规模在扩招,自己报考的专业却在缩招”的两难境地。
图源:高等教育数据研究第三方机构青塔
除推免受限外,一些名校的优势专业也直接关上了面向二本考生的大门。年,北京某高校的中国学(哲学与宗教)、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粒子无力与原子核物理、保险硕士、统计学、高等教育等专业只招收推免生。同年,上海某高校的部分专业推免接收比例达90%以上。
“海归的看不起国内读大学的,的看不起二三本的,本科毕业的看不起大专学历的……”学历鄙视链一说隔三差五荣登各大社交平台话题榜。但对于一些“高考首战”失利的人来说,“本科出身不好”的烙印,不会因为考研上岸而消失。
第三次考研,叶梓终于成功上岸,新闻与传播专硕。入校初要选导师,她的第一选择是一位课题多、经验丰富的教授。显然,大家想法类似,该教授成了热门。反选环节,热门教授选择了一名本科的本专业学生和两名考研成绩好的学生。
40天疯狂学习后,方林考上了理想院校。“实际上等我上了研究生之后,我才差不多正式进入实验室。”入校之初的一段时间,方林比较敏感,学术讨论时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敢主动提出想法,“总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常识性问题不知道,被人笑话”。他也曾一度自嘲“东郭先生”,生怕“被人找出不同”。
未来:起跑和过坎
今年11月,一档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2》将29岁的“大龄”实习生丁辉推入观众视线。二本出身、做过销售、裸辞跨考,当丁辉和名校出身、年龄更小的其他实习生站在同一赛道时,读研期间的国家奖学金、多份相关实习经历仍无法修饰他“不够精英”的过往。
“我们太容易把自我带入到丁辉身上,认为他就是那个面对残酷社会仍旧顶着高压挣扎前行的我们自己。他赢了,我们就赢了。他输了,我们也就输了。”一位网友曾这样在微博写道。节目播出期间,与丁辉相关的话题阅读量多次破亿。
“卡第一学历的,都是些不差钱的公司。因为不差钱,薪酬远超行业中位数,顶级简历云集,岗位数量少,这个时候就可以‘随便作’了。”在尹光亮看来,无论这类“拥有话语权”的公司怎么筛简历,最后留下来的都是最优秀的人。
尹光亮认为,对于绝大多数招聘企业而言,学历+附加值,是衡量求职者的常用标准。附加值包括专利、SCI论文、比较突出的创业经历、同类名企的实习经历等。他也坦言,尽管本科出身不好的求职者会稍差于一直优秀的竞争者,但本科学历不会成为一个永远过不去的坎。
两年前,时年28岁的叶梓研究生毕业。秋招加上春招季,她总共投出30余份简历,有6个岗位进入到面试阶段,最终拿到4个offer,她本人更偏好的互联网管培生、互联网运营、内容策划相关岗位全军覆没。
斟酌之下,叶梓选择了一份互联网内容审核的工作。尽管工作内容、薪资她都不是特别满意,但这的确是她当下的最好选择。工作半年后,叶梓抓住机会转做自己喜欢的运营类工作。1年后,她跳槽到一个更好的互联网平台。
“读完研,我们可能还是竞争不过本科、的对手,但至少比我们原来的本科二本强很多,机会也更多。”对于叶梓和其他进入IT、运营等行业的人来说,本科出身可以通过后期努力淡化。但对于像方林一样立志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而言,本科的坎短时间内可能还过不去。
研究生毕业后,方林继续读博,他计划博士毕业后去高校任教。“二本出身对之后的就业影响肯定很大,越到后面限制越大,除非在博士期间做出很厉害的成果来。”在方林目前读博的学校,本科清华、有国外留学/科研经验的求职者能直接被聘任为副教授。
方林计划,如果能找到愿意聘用他的高校,从助理研究员做起,一步步往上走。“高考就是一个分水岭,当时不如别人做得好,就得用很久去弥补。”
朱琨今年28岁,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三,如果能顺利考上博士,他也准备走科研这条路。关于未来,他更“佛”,没有具体规划也毫不焦虑,“能不能考上博、考上后啥时候毕业、毕业前能发多少篇文章都是未知数,没必要现在做打算”。
在朱琨看来,“本科第一学历至上论”无可厚非,不过是筛人的一种方式,不可否认好学校的确有其优势所在,但也不要否认那些不断让自己提升的人的价值所在,“大不了不选那些不卡本科学历的工作就好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叶梓、方林、夏梦、朱琨均为化名)
(编辑:黄玉璐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