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二冶集团三代建设者扎根北疆

复方卡力孜然酊的价格是多少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29029.html

正北方网讯 年2月15日大年三十,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第一时间》春节特别节目“我的全家福”播出,短片中以中国二冶集团青年员工谭方迪一家三代为拍摄对象,讲述了几代人扎根祖国北部边疆,振兴和发展中国二冶奉献青春的故事。这正是中国二冶无数个普普通通员工工作成长的缩影,也是万千个中冶集团一线员工朴实无华的真实写照。一代又一代勤劳质朴的中冶人,将奋进的足迹深深地印刻在企业发展的长河中,托起了集团基业长青的美好今天。

年2月,内蒙古包头,春寒料峭,寒气逼人,北风夹杂着细碎的雪花,大地泛出一片淡淡的银光。而在明日星城小区的谭学晏家,却是一派喜气洋洋、春意融融的景象。

今天是老伴儿聂福兰86岁的生日,谭学晏看着前忙后的孩子们,满屋子欢笑玩耍的重孙女,这个四世同堂的88岁老人眼角有些湿润,幸福再次涌上心头。其实每个星期六家里都是这样热热闹闹的情景,但今天意义尤为不同。因为这一天,他们迎来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记者,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点滴将被搬上央视荧屏,作为许许多多中冶建设者的代表,为全国的电视观众讲述几代人扎根祖国北疆,为企业发展壮大传承爱与责任的故事。

亮相央视,并非偶然。谭家只是中国二冶乃至中冶集团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他们走上央视荧屏并非偶然。

年,中国二冶为支援包钢建设成立,为了响应祖国建设大西北的号召,谭学晏和聂福兰作为当时的第一批志愿者从鞍山钢铁建设公司来到包头,从此,这里就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六十多年来,四个孩子、孙女,一大家子三代人大部分都在中国二冶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堪称“二冶之家”。老人家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儿媳从结婚到现在,从两代人到三代人一直与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婆媳间从未红过脸,相处得愉快融洽。每个星期六是这个大家庭的“家庭日”,姐姐们和家人都会回来,给老人家做顿饭、陪老人家聊聊天,一家人幸福和谐,其乐融融,是小区内众所周知的“模范家庭”。

六十二年过去了,虽然岁月在老人的脸上印刻下风霜,但当时的情景就像扎了根一样,至今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面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谭学晏老人非常激动,声音哽咽地说道:“那时候二冶刚刚成立,我和工友们在黄沙漫天、水电不通的包头开始了艰苦创业的生涯。我当时被分配到二冶机修厂做了一名电工,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5年。”

谭学晏不善言辞,憨厚朴实,但技术精湛,取得了电工类最高级别的资格证书,还带出了许多徒弟,徒弟们个个都成了二冶的技术能手,谭学晏也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无私奉献,这是那一代人最高贵的品质。

(谭学晏和聂福兰老人当年在昆河合影)

(9岁的谭方迪与爷爷奶奶合影、谭学晏与工友们合影)

说起当初创业的情景,老人家的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当时条件艰苦啊,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刚开始到包头没有房子住,就搭帐篷。遇上风沙天儿,早晨起来帐篷都被吹倒了。那时候每天要经过昆河去河西的建设基地。冬天早上就踩着冰过去,下午下班河水化了,就趟着水回来。晚上在火炉子上把棉鞋烤干了,第二天穿上再去上班。”“那时候一点都不觉得苦,干起活儿来劲头可足了,就想着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钢铁,不能落后,要甩掉贫穷的帽子。”谭老越说越激动,眼眶已经湿润了。当记者问道:“来包头条件这么艰苦,有没有后悔啊?”谭老说:“刚下火车,一看到这漫天荒漠,确实有点后悔,但很快就适应了。而且当时年轻,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就想着我们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一定不能打退堂鼓。”

奶奶一边翻看着老相册,一边接过话说到:“那个年代人们思想都很进步,都想着要积极努力工作,刻苦钻研技术,为企业做贡献是非常自豪的事情。企业也关心员工,还给我们分了房子。慢慢的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形势越来越好,企业效益也越来越好,我们也从狭小局促的小房子搬到了现在的大房子。我们的退休金年年涨,孩子们在二冶工作也很顺心。我们每年都出去旅游,看一看祖国的大好山河。我们现在能有这么美好幸福的晚年生活,都是党的政策好啊!”奶奶的脸上浮现出幸福的笑容,随着奶奶的手看过去,相册上的彩色照片越来越多,人数也越来越多。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时代变迁的印记。从黑色到彩色,变的是一个家庭的日渐富足和兴盛,不变的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使命和责任。

(老人为央视记者讲解一张张照片)

幸福生活,珍惜感恩。中午12点,门铃声响起,谭家迎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中国二冶集团工会副主席王延祥带着集团领导的祝福,为聂奶奶送来了生日蛋糕,这是近年来二冶工会为退休员工做的一件实事,除了节假日的慰问走访,还会在80岁以上的老员工生日当天为他们送上生日祝福。大大的蛋糕上MCC标识映入眼帘,奶奶高兴地接过蛋糕,一大家子人围拢过来,热情地聊天,话题里除了聊聊企业一年的发展变化,每个人工作中的感受,还会谈及对明年的规划,场面热情自然,没有任何拘束,这正是中国二冶集团“家”文化的有力展现。

(二冶工会副主席为聂福兰老人送来蛋糕)

谭晓东是谭学晏老人唯一的儿子,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走上了父亲的工作岗位,从二冶机修厂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工,一步步成长为二冶物业服务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他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妻子宋娟也是二冶的一名普通的管理干部,待人热情,豁达乐观,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多次被评为二冶的优秀共产党员。夫妻俩一动一静,互敬互爱,都沿袭了父辈人良好的家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速,中国二冶也将市场开拓的触角延伸到了祖国各地,谭晓东和许许多多的第二代二冶人一样,把奋进的脚步印刻在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把对家庭的爱和责任留在了心里。那时候,外地施工建设条件非常艰苦,出行等各方面条件也不方便,常常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再回家时年幼的孩子往往已经没有了“父亲”的概念。这个同样不善言辞的中年汉子,面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人和妻子是我坚强的后盾,企业给了我成长的平台,我只有踏踏实实工作,回报企业。”时至今日,像谭晓东这样朴实的第二代二冶人,仍然是二冶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感恩企业,珍惜岗位,敢于担当,用实干和业绩换来二冶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无穷动力。

(央视记者拍摄谭晓东工作场景)

传承信念,放飞梦想。年,谭晓东的女儿谭方迪大学毕业,她放弃了大都市的繁华,毅然回到了包头,也加入了中国二冶集团,成为基层单位的一名办公室文员。因为中国二冶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名字,更意味着一个信念,一份责任。就像她在二冶成立60周年演讲时说到的那样:“我只想做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人,想做一个脚踏实地,用自己的点滴努力去实现希望和梦想的人。秉承着父辈们的坚定信念,发扬几代二冶人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将这种信念和精神传承下去,因为传承是一种使命,更是一份责任。”

作为新生代的代表,90后的谭方迪继承了母亲的乐观,父亲的朴实。她目前在中国二冶工业分公司负责法务工作,由她经手的每一个案件,她都会认真仔细地梳理,做好文档的分类规整。二冶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好公司的权益,保证公司的利益不受侵害,她肩上的担子不轻。她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喜欢在工作中向前辈请教积累经验。同许多90后一样,她喜欢养猫、追星、收集球鞋和瓶瓶罐罐,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她对学习的热情。年,她通过自学一次性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从业资格。成为二冶为数不多的通过司法考试的员工之一,成为二冶青年的表率。这一代90后,她们思维活跃,自信勇敢,敢于挑战,勇于创新,他们在压力中顽强地向着太阳生长,是企业发展新的希望。

谭方迪目前正在准备演讲素材,她想在中国二冶集团庆祝建国70周年演讲比赛上,将自己一家人的故事讲出来,讲出几代二冶人扎根祖国北部边疆,振兴和发展企业奉献青春的故事,讲出几代二冶人传承责任接续奋斗的家国情怀。

(央视记者采访谭方迪)

时代发展,岁月更迭,一张张老照片默默地记录着这些变化。有一段歌词说的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点滴变化折射出的是企业发展之变,国家发展之变。谭家三代人扎根草原砥砺奋进,传承的不仅是家族之爱、个人之责,也是一份光荣和梦想,更是企业发展经久不衰的延续。

来源:光明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