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哪座监狱囚禁了你

近些年来国考热,身边不时有人前赴后继背水一战,也有一些参加司法考试、招教考试的,其原因大概都是谋求一个稳定,“体制化”这个词语应运而生。

有网友这样解释“体制化”:“体制”可理解为包括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而体制化就是被某种规则、习惯、意识和氛围的环境给潜移默化,从而形成了习惯,通常都是墨守成规,少有创新。

斯蒂芬·金的小说《肖申克的救赎》里面,有这样一段关于体制化的说法: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肖申克监狱里有两个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体制化作了有力的诠释。

一个是名叫布鲁克的老囚犯,因赌输后失手杀了妻女而被囚禁,在他68岁高龄的时候获得了假释。这位大半辈子都在狱中度过的老人,拿着假释文件边哭边走出监狱,因为,“几十年来,肖申克已经变成他的整个世界。在布鲁克眼中,墙外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就好像迷信的十五世纪水手面对着大西洋时一样害怕。”布鲁克严重不适应外面的世界,他甚至有过持枪抢劫杀人以求再回肖申克的想法,最后如他自己所说“我老的无法再胡闹了”,他选择了自杀。

另外一个是瑞德,在监狱里无所不能,几乎没有他搞不到手的东西。瑞德20岁就到了肖申克,他谋杀妻子企图骗保被判无期徒刑,在肖申克38年后终于获得了假释。跟布鲁克一样,他也很难适应外面的一切,就连上厕所,他也习惯了每次都在整点过后二十五分钟有强烈冲动,想去请求上司准许。他也想过要不要偷点什么东西然后再回到肖申克,然而,他认识了安迪并和他成为了朋友,那些傻念头他也只是想想,并未付诸行动。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体制化。它带给人安全和稳定,让人熟悉并习惯一种规则,重复地于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做某事并习以为常,它让我们觉得这世界就是这样生活本应如此。可是,生命难道没有别的可能吗?

安迪就跳出了这种樊笼。他蒙冤入狱翻案无望,怎么办?认命吗?逆来顺受吗?当然都不是。安迪冷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在狱中淡定从容地生活着。他打磨石头装点牢房,奋勇抵抗来自“姊妹”的骚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狱中获得认可与尊严,为扩建监狱图书馆笔耕不辍地写信呼吁,与此同时,他暗中为自己挖掘了一条逃生通道,在令人窒息与呕吐的下水道里爬行米逃出生天!

如果监狱就是“体制”的话,安迪毫无疑问是那个没有被“体制化”的人。监狱中那种受到制约、仿佛中了毒般的平静生活没能消磨安迪的意志,他始终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披着一件隐形的自由外衣在监狱中散发着自在的光芒,目光从来不呆滞,脚步永远不沉重,他泰然自若地说着自己关于碧海蓝天的梦想,没错,安迪就是那羽毛光鲜歌声甜美的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他总有本事扬长而去。

回到现实生活中。那些焦头烂额参加国考省考的有志之士,当问及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的时候,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这样有面子,有的说这是爸妈的心愿,也有人抱着为社会做贡献的宏愿,还有些人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别人都考了,那我随大流吧……一个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孩子,一颗颗无处安放的火热的心。

好吧,没有一颗笃定的心,体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答案是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久而久之,有的人置身其中麻痹冷漠,有的人听天由命甘之如饴,而那些无法自洽的人,他们最痛苦。他们会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想起阁楼上那把落满灰尘的吉他,想起在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ta的歌曲,想起当初相约改造世界的一群人如今各分东西……

是什么“囚禁”了你?你的父母伴侣儿女吗?还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当年仗剑走天涯的豪情哪儿去了?那种头撞南墙虽败犹荣的豪迈哪儿去了?那种一败涂地还敢从头再来的勇气哪儿去了?是“体制”囚禁了你吗?错了,真正画地为牢的,是你自己。看看《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看看《越狱》中的迈克,你就知道,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牛人,永远都能靠一己之力破茧成蝶凤凰涅槃。

当然,我不反对任何人的任何活法,这世上总有人选择风平浪静的稳定,也有人选择风雨兼程的未知,本也无可厚非,心安理得即可。但是,总有人在朝九晚五时向往浪迹天涯,也有一些人,在为梦想漂泊时想要一路上风景如画。可是,世上安得两全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