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着不属于自己的焦虑,做好精力管理

对于成年人而言,好像30到34岁焦虑最严重,其次便是25到29岁。

他们担心不能30而立,也焦虑35岁可能面对的危机。

似乎每一条年龄标签,都会刺痛他们的焦虑神经。

整个人仿佛正游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跌落的可能。

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些焦虑,变得踌躇不前,错失了人生很多机遇。

真正开阔的人生,往往是从远离纠结,果断行动为开端的。

“不要听信任何人说你早就过了你的黄金期,永远不要放弃,你做得到。”

1

在大多数人心中,普遍有一种年龄焦虑,总觉得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过了年龄再做,仿佛就不可理喻。

在这种隐形的框架中,大家正在默默地自我鞭打。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令人唏嘘的事情:女孩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毕业论文也写得十分出彩,以至于导师第一眼看到,差点以为是抄袭的。

在导师心里面,也暗自认定这个女孩是很好的科研苗子,期望她继续读博。

然而,女孩的反应,却让人跌破眼镜。

她拒绝了读博,理由是,自己快要30岁了,如果继续求学,会错过结婚生子的年龄,对人生影响太大了。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因为焦虑年龄而错过热爱且有发展的事业,着实让人心痛不已。

而我们身边像这样被年龄裹挟的人,着实不在少数。

他们总是担心:

我都29岁了,再不结婚,有没有可能这辈子就要孤独终老了?我都35岁了,现在转行换工作,是不是太不靠谱了?我都40岁了,换城市生活,会不会被人笑话?

生活中如此,网络上也未能幸免。

打开社交软件,输入35岁,铺面而来的便是一股焦虑的气息:

35岁的人都会失业吗?35岁以后的职场人,都去哪里了?35岁通过司法考试有用吗?……

年龄焦虑仿佛是一道魔咒,紧紧套在每个成年人的头上。

以致于大家无论做什么选择时,都要反复掂量自己的年龄是否被允许。

很多人也因此,选择和不合适的人结婚,在不适合的工作中盘旋,在不如意的生活中苟且。

桩桩件件,说到底都是一种自我PUA。

没有应该做什么的年龄,只有应该做什么的自己。

余生漫长,我们早就应该摒弃因为年龄带来的种种限制。

2

当生活不如意时,很多人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焦虑感。

有的人因为30岁婚姻失利,觉得自己是人生的失败者;

也有人由于35岁职业动荡,坠入无限的自我怀疑陷阱。

事实上,你越是陷入消耗,事情越难有转机;反而是远离年龄的顾虑,重新出发时,才会遇到柳暗花明的时刻。

35岁的朋友就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她结婚前工作收入还不错,但由于做了几年全职妈妈,很难再找到和之前同等待遇的岗位。

而且由于近几年行业变化,熟悉领域的职位也极为难找,屡屡碰壁。

那段时间,她也焦虑无比,觉得自己错过了好的人生时机。

而后在家人的劝导下,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既然都要从头开始,不如转行开始做律师,圆一下自己曾经的梦想。

放下焦虑后,她开始行动,先是准备考试,花了整整半年多的时间,熬了无数个夜,啃下每一本大部头书籍,才通过考试。

而后,她又在吃了无数次闭门羹后,才进入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从实习生做起。

面对比自己职位高,年龄小的同事,她无数次给自己做功课: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初入行的实习生。

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找到自己期待的状态。其实,就算按部就班去生活,许多人也都有可能遭遇职场动荡,生活脱轨。有太多时候,年龄焦虑仿佛是一块绊脚石,踢开它,生活才能及时转到期望的方向。

从小喜欢绘画的杨玉江,儿子考上大学后,辛苦备考两年,49岁终于如愿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传奇奶奶姜淑梅,曾是一字不识的农妇,60岁开始学习,从识字,到写作,到绘画。

85岁时,她已经出了5本书。不论任何年龄,只要你放下心理包袱,开始努力,生活就在一步步趋近梦想。正如《海贼王》里说道:所谓理想,只是同时拥有实力的人才敢说的现实。当我们把年龄当做一种阻碍时,很小的困难都会打败我们,再小的梦想也难付诸行动。反之,当我们踏实行动做出成绩时,一切都不再成问题。

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年龄,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日子才能一路生风。

3

人生也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自我认知会更加准确,从失败中复原的能力会变更强。20岁的活力,30岁的敏捷,往往让人觉得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然而,随着岁月的积累,我们会发现,40岁的成熟,50岁的豁达同样富有吸引力。一个人生命的精彩岁月,从来不止某个具体年龄。真正清醒的人,早就把年龄活成了势能,助力内心的诗和远方:

1、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事情。年龄的增长,意味着比年轻时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清楚自己真正想要和不想要的。

遇到新的机会时,尽己所能多去尝试;事情发生后,用心总结得失经验;在每个人生阶段,不断审视自己。如此,当我们再次面临选择时,便能够做出更加符合内心预期的选择。

2、读书学习,积累竞争力

那些在时间长廊里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竞争力。读书是一种最好的自我投资,可以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合理规划,不论工作生活在忙,也抽出时间让自己成长。如此,年龄越长,头脑的知识厚度越大,做起选择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学会能力迁移

学习和经验是可以迁移的,它们不会因为你变老而消失。一个人在岁月中摔打得到的能力,永远是本钱。当我们接触新鲜事物时,不要觉得过往所得都用不上。要时刻抱着迁移思维,把过往的能力运用其中。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不辜负当下的每一天,把岁月馈赠的时间好好使用,终有一天,将功不唐捐。

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管理精力,首先要认识精力的构成——精力金字塔。

1、金字塔第一层:体能

体能取决于精力的储量。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不是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最多,而是西点军校。

为什么?

很多西点军校毕业的大企业CEO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西点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提及最多的是以下4点:

第一,懂得了战略;

第二,懂得了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第三,培养了目标感;

第四,体能的严苛训练。

而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两者都是大脑活动不可缺少的“原料”。

体能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

2、金字塔第二层:情绪

情绪取决于精力的质量。

现代心理学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情绪对人的认知、记忆、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比如,早上起来遇见一件不爽的事,觉得很窝心,可能一天都觉得不爽,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甚至频繁做错事情。

从精力角度来看,负面情绪代价昂贵且效率低下。此外,负面情绪极易传染。

反之,正面情绪可以更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绪——快乐本身便是奖赏,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

3、金字塔第三层:思维

思维取决于精力的专注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心流”这个概念:人一旦进入“心流”,便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在处理任务/工作上发挥极大的效率。

积极的、正向的思维能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并不断获得正反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认知与行动。

它如同我们的大脑与外部世界建立的一条通道,能够塑造世界,也反过来塑造我们自己。

4、金字塔顶端:意志

意志取决于精力的强度。

简单来说,意志就是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心理学家把意志力的控制作用分成3类:

我要:面对有益、该做的事,即便不情愿也依然坚持,比如我要减肥。

我不要:面对有害、不该做的事,即便很诱人也坚持“SayNo”,比如我不要熬夜。

我想要:时刻牢记远期目标,并以此作为决策第一法则,比如我想变得更出色,想要努力学习。

但是,意志力也是有限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意志力的“肌肉模式”:意志力就像肌肉力量,储备有限,用多了就会消耗殆尽。

凡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难的事情都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

从早到晚,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志力逐渐减弱;

越是疲劳,就越感到难以自控;

如果短期内感到疲惫,补充少许糖份就能恢复意志力;

平时多做些意志力训练,可以持久提升意志力。

总结一下,好的精力=充沛的体能+正面的情绪+专注的思维+坚定的意志。

因此管理好以上四者,才能较好地管理个人精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097.html